肋骨骨裂是肋骨受到外力作用后,骨质出现裂纹但未发生完全断裂、移位的骨折类型。因其未完全断开,在症状表现上既有骨折的共性特征,也有自身特点,包括局部疼痛、压痛明显、胸壁肿胀等。
1、局部疼痛:
肋骨骨裂疼痛程度较为剧烈,在深呼吸、咳嗽、翻身或身体转动时,胸廓活动牵拉骨裂部位,疼痛会明显加剧。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敢用力呼吸,导致呼吸浅快。疼痛多为持续性,随着时间推移虽会有所缓解,但在活动时仍会反复出现,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休息。
2、压痛明显:
骨裂处肋骨表面按压时,患者会感到尖锐刺痛,甚至轻微触碰也会引发疼痛。由于肋骨周围神经丰富,骨裂刺激神经末梢,使得局部压痛感强烈。在进行体格检查时,医生通过按压可初步判断骨裂位置,且疼痛区域相对固定,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成明显区别。
3、胸壁肿胀:
骨裂发生后,周围软组织损伤,毛细血管破裂出血,导致局部出现肿胀。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内逐渐显现,肿胀程度因损伤程度而异。轻者仅表现为轻微隆起,重者可出现大面积淤青,皮肤表面呈现青紫色瘀斑,这是血液渗出至皮下组织的表现。
4、呼吸受限:
为避免疼痛加剧,患者会不自觉地限制胸廓活动,导致呼吸变得浅而急促。正常的深呼吸动作因牵拉骨裂处而难以完成,影响肺部正常通气功能。长期呼吸受限可能导致肺部通气不足,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,进一步加重病情。
5、肌肉痉挛:
肋骨周围的肋间肌等肌肉,为保护受伤的肋骨,会出现不自主的痉挛收缩。患者可感到胸壁肌肉紧张发硬,有时能观察到局部肌肉抽动。肌肉痉挛一方面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,减少胸廓活动对骨裂处的刺激;另一方面,也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,且持续的肌肉紧张不利于骨裂恢复。
此外,由于疼痛和肌肉痉挛,患者在进行抬臂、弯腰、转体等涉及胸廓活动的动作时,会因疼痛加剧而难以完成。日常的穿衣、起床等简单动作也会受到影响,严重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,使患者行动变得迟缓、小心翼翼,生活自理能力下降。
肋骨骨裂的检查项目
胸部X线检查是初步诊断的常用方法,能直观显示肋骨的形态,发现明显的骨裂线或骨折断端,对典型的肋骨骨裂有较高诊断价值,但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细微骨裂,可能存在漏诊情况。胸部CT检查分辨率更高,尤其是薄层CT扫描,可清晰显示肋骨骨裂的具体位置、裂纹走向、累及范围。MRI检查对软组织显像效果好,能清晰显示肋骨骨裂周围的肌肉、神经、血管等软组织损伤情况,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,判断是否存在神经受压等并发症。骨扫描检查通过放射性核素在骨损伤部位的浓聚现象,可早期发现肋骨骨裂,尤其适用于X线和CT难以诊断的应力性骨折或微小骨裂。